發布時間: 2018-08-19 09:06: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佳 佟靜 王一辰 | 責任編輯: 楊佳
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火遍了大江南北,將關于腫瘤疾病的話題拉回到了公眾視野前。2017年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腫瘤已經是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作為國內腫瘤診治的知名專家日常又是如何度過的呢?在首個“中國醫師節”來臨前,記者記錄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劉騫的一天工作,從局外人的角度觀察他們工作的酸甜苦辣咸。不論劉騫前一天忙碌到多晚,第二天早晨必須在7:50前趕到醫院參加早會。結直腸外科的早會上,護士介紹前一天住院患者的治療情況,醫生介紹前一天的醫治情況和當天的手術計劃,劉騫作為科室的副主任傳達了醫院工作會議的相關要求。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會議室里擺放著科室獲得的上一年度工作的獎狀獎杯,另一面墻上還掛著兩幅字,內容是“技不如仙者不可為醫”、“德不如佛者不可為醫”。字不多,但是對醫生這個職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早會結束后,醫師要巡查病房,查看患者術前術后的情況,對醫治情況提出改進治療方案,并回答病人和家屬的疑問。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檢查過病房后劉騫就匆匆趕往診室開始出診,當天上午是他的出診時間,共有32個病人掛號。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診室里,有人來初診,有人來復診,有人是復查;有的是患者獨自一人,有的是一大家人,有的是瞞著患者的家屬;有中年人,有老年人;不論是什么人到了醫院都對醫生充滿了期待和敬畏。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醫生也不是神仙,不能簡單通過望聞問切來判斷病情,還需要通過更加嚴謹的檢測數據和醫學影像來對病癥進行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給出治療方案。對于初診的患者,在詢問病情后大都需要進行詳細的醫學檢查,復診病人往往攜帶了大量的檢測材料。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談癌色變”腫瘤疾病大都很難治愈,讓很多人感到恐懼,甚至在精神上被這個名字所擊垮。出于對患者的保護,有些家屬向患者隱瞞了病情,替病人前來問診。鑒于腫瘤疾病的特殊性,醫生在診斷時經常采取比較委婉的表達方式,盡量避免刺激患者和家屬。中國網 楊佳 攝影
接待完上午的門診,劉騫趕往手術室,當天還有二臺手術。劉騫講,每一次治療和手術,面對的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所以必須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進手術室前,劉騫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吃了午飯。這時離正常吃飯時間還有近1小時,但誰也不知道手術會持續多久。醫生的日常工作中,飲食不規律是家常便飯的事。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術前,醫生在電腦上查看患者資料和手術方案。劉騫講,這里的手術醫生都追求將患者腫瘤完全切除的同時,完整保留患者器官的相關功能的最高境界。中國網 楊佳 攝影
這樣的手術術后病人恢復快,生活質量高,遠期生存率也高,這也是醫生的至高追求。中國網 楊佳 攝影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要求手術醫生必須對解剖學有詳實的理解,還要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才可能妥善處理各種復雜情況。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去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僅結腸腫瘤手術就有2500例,按每年250個工作日計算,每天該型手術就有10臺之多。中國網 楊佳 攝影
第一臺手術結束后,劉騫趴在辦公桌上睡著了。日常工作導致生活作息沒有規律,周末還要參加學術活動,睡眠是唯一可被犧牲的選擇,因此要在工作間隙抓緊時間休息。他身后的折疊椅是為大型手術準備的,那樣的夜里往往無法回家休息。中國網 楊佳 攝影
第二臺手術是采用微創的腔鏡手術。腔鏡手術對于患者具有恢復快、失血少、住院時間短、感染機率小的特點。但對手術醫生,特別是團隊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微創手術示意圖,與開腹手術相比優勢明顯。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劉騫特別強調,醫生這個行業,尤其是外科醫生,沒有優秀的個體,只有優秀的團隊。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整個手術的,需要麻醉師、護士的配合,需要整個手術團隊之間互相協作。所以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或者是一名優秀醫生,必須要有團隊協作的精神。大家一起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去為患者治療。中國網 楊佳 攝影
劉騫說,醫生這個工作,除養家糊口外,更重要的是挽救病人于危難之中,讓他轉危為安。把一個病人,甚至是一個家庭從一個非正常的狀態當中解救出來,讓他再回歸到社會當中去。這種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所不能給予的,所以我們從來也沒有動搖過。
在記者看來,這既是醫者的動力,也是醫者的驕傲。在我國首個“醫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為劉騫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堅守和責任點贊。中國網 楊佳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