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叢臺區聯西街道辦事處警校社區支部書記井振軍。
近日,河北邯鄲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侵襲,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迅速部署,施行為期12天的主城區封禁管理。在保護人民群眾免受新冠病毒侵擾的同時,也給醫務人員、基層干部、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和廣大志愿者帶來了不小的工作壓力和挑戰。
電動車、紅馬甲,頂著烈日、風雨不停穿梭于轄區之間,黝黑消瘦的面龐、布滿血絲的眼睛記錄著“戰疫”期間他的起早貪黑與風餐露宿。他就是邯鄲市叢臺區聯西街道辦事處警校社區支部書記井振軍。
在警校社區,大家都認識這個實在熱情、扎根基層的“老兵”。社區居民有的人叫他書記、有的人叫他老哥、還有的人叫他老井,他說他最喜歡的還是“老井”這個稱呼,因為感覺和群眾的距離很近,也很親切。
自邯鄲主城區全面抗擊疫情“戰役”打響以來,根據工作安排,井振軍所在的警校社區負責1.3萬余人的核算采集和物資運輸配給工作。井振軍每天都會早早地同社區干部、志愿者一起安排好當日工作任務,并做好各點位的巡視協調。
疫情之下,暴瘦十斤的社區書記
“我真的沒想到這是井書記。”家住警校社區的居民李煥強見到井振軍感慨地說。“之前那么精神壯實的一個人,現在居然變得如此消瘦。”
由于抗擊疫情初期,社區部分工作人員隔離在家。面對人員的減少和繁重的任務,井振軍一人擔負起小區封控、核酸檢測、人員組織、物資調配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工作。每天從白天干到深夜,從核酸采集、物資搬運干到信息整理、統計上報。最初幾天,井振軍往往要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起加班到兩三點,短暫休息一個多小時,又要開始準備新一天的核酸采集。
“我沒事兒,我當過兵,身體底子好!”這是井振軍經常對別人說的一句話。
每當有人看到井振軍疲憊的狀態,勸他趕緊吃點東西休息一下,但井振軍卻總是反過來勸大家抓緊時間多休息休息,自己則留在崗位上繼續工作。他總說疫情嚴峻,自己不在這里總是放心不下。
連續十天的高強度工作,井振軍日漸消瘦,身邊的同事和志愿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是他卻總是安慰著大家。“總說減肥卻一直沒機會,這下子好了,瘦了十斤肉,終于減肥成功了!”
堅守前線,滿眼血絲的社區書記
“井書記睡覺也要抱著手機,真是生怕漏掉一個電話”前來支援警校社區工作的聯西街道干部李月琳心疼地說。
由于邯鄲市主城區采取封控管理,居民的日常果蔬、糧食的采購需要統一配給。為了將轄區群眾訂購的物資按時按量配送至每一戶家中,井振軍要反復對訂購單進行核對確認,并親自跟車配送。
“張師傅,這是咱們小區的115份蔬菜包和20份米面油,水果、速食和調料包還在后面一輛車稍后送過來,您再對一下這個數。”“劉阿姨,您要的藥我一會兒給您小區送菜的時候一起送過去。”運輸車上,井振軍的電話一直打個不停,額頭流下的汗水觸碰到干裂的嘴唇讓他不由得時常去抿嘴。
“瑞麗,這是金百合東區的物資,整個社區都已經送完了,你稍微盯一下發放,我太困了,稍微瞇一會,有事兒隨時叫我。”井振軍說完就直接躺在墊著紅布的地上,蜷著身子沉沉地睡了下去,手里依然是攥著手機的姿勢。這一刻物資發放現場的每個人都安靜了下來,誰也不忍心再吵醒他,希望他能多睡一會兒。
樓宇之間,步履匆忙的社區書記
“小郭,走咱們去給居民送一下飯。”拿著餐盒,井振軍帶著社區干部郭瑞麗一起騎車前往金百合東區為獨自留守家中的孩子和老人送飯。
由于轄區部分居民因參加“戰疫”或身在外地無法返回家中,井振軍都會提前進行情況摸排,將需要特別照顧的老人和孩子信息統計好,并及時提供各類幫助。
“住在一單元的這個孩子叫邢渤然,母親也是醫院抗疫工作者,父親在峰峰因為疫情無法返回。住在四號樓的常大爺是個抗美援朝老兵,子女也不在身邊,我已經把電話留給他們了,你們在平時工作的時候也記得常走動一下,看看有什么他們還有需求。”送餐的時候,井振軍一路如數家珍地向工作人員介紹著幾戶獨自留守人員家中的情況。
在陽光的映射下,蜿蜒的小路、日漸彎曲的背影、匆忙地步伐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真切的寫照。
當問到他的家人的時候,一向堅強的井振軍總是會不由得紅了眼眶,他說他最對不住的就是5歲的兒子,自己和愛人都是社區書記,平時都很少在家,連續十天的“戰疫”只能將孩子放在愛人的舅媽家照顧,不過孩子的理解還是他們夫妻最欣慰的一件事。有一次,孩子舅媽打電話告訴他,孩子很想他們,但是孩子很驕傲,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出去替大家“打怪獸”去了。 (圖文 李銘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