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全面完成滄源崖畫數字化記錄 守護“人類童年記憶”
記者9月10日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文保工作人員經全面調查記錄,目前已完成滄源崖畫本體基礎數據收集、高精度年代測定、全景三維掃描等工作,為探索崖畫作畫人群生活年代、生業模式、精神世界、遷移擴散等課題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材料。
崖畫記錄現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位于云南省臨滄市的滄源崖畫,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流域的山崖石壁上,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久遠、保存完整的彩繪巖畫群之一。自2018年起,在國家文物局和云南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導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國內外十余所高校及科研單位,對滄源崖畫展開系統調查記錄。
項目負責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吳沄介紹,團隊運用國際通行的巖畫調查、記錄方法,同時利用考古調查及多學科交叉研究相結合的手段,揭示了滄源崖畫及其所在區域同時期遺址的分布狀況、文化內涵等情況。
目前,團隊已完成滄源崖畫及相關遺址分布地形圖制作。通過高精度鈾系測年獲得滄源崖畫的絕對年代為距今3800年至2700年之間,同時,對崖畫顏料及相關遺址文化層中出土的顏料、赤鐵礦礦石進行了采樣和分析。
滄源崖畫3號點全景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研究發現,滄源崖畫可辨認的圖形內容以飾羽、飾角、飾尾、飾耳和有羽翼的人物為主;此外,還繪有各類動物、村寨、房屋、太陽、弓弩、手印等內容和符號,表現的內容多為巫術、狩獵、馴養、定居、戰爭等重要活動。
據介紹,滄源崖畫罕見且全面地記錄了史前西南邊疆地區先民的社會經濟和精神世界,滄源崖畫及相關遺址的考古工作將為研究我國西南地區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古代民族交流、擴散歷史、宗教和文化藝術史等課題提供重要的考古學證據,同時也為世界范圍內的巖畫遺產保護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案例。
除了對滄源崖畫調查研究,研究團隊還對滄源縣及耿馬縣、永德縣境內的部分小黑江及其支流流域新發現的巖畫點和周邊史前遺址進行了調勘,同時針對當地少數民族開展了相關口述史記錄研究。(記者許萬虎、嚴勇)